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7-18
巍巍太行下,悠悠石拐村,热血铸丰碑,薪火永相传。石拐村,一座嵌在太行深处的红色丰碑。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既是太行抗战史的窗口,更是红色资源激活乡村发展的生动注脚。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先后占领了北平、天津,随后大举增兵,沿平绥路、平汉路、同蒲路、津浦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向华北进犯。11月8日太原沦陷。此时,国民党在山西正面战场作战失败,华北抗战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局急转直下。
为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确定八路军下一步的行动方针与部署,11月11日,八路军总部在和顺县石拐镇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进行坚持华北抗战的总动员。参加会议的有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参谋长左权和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张浩,以及山西新军决死队负责人薄一波等地方党政军领导参加,朱德主持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给八路军总部的指示,讨论了太原失守后的形势,具体部署了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分兵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和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等工作。部署为:第一二〇师以管涔山脉为支点,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第一一五师一部留在晋冀豫边区,其主力转至吕梁山,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和第一一五师一部由正太路南下,依托太行、太岳山脉,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会议还听取了刘伯承关于第一二九师出师以来的情况和薄一波等的工作汇报。12日,八路军总部向西南转移。会后,八路军各师按既定部署,向山西四角实施战略展开。
11月13日至14日,第一二九师师部及时在石拐镇召开党员干部会议,传达总部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分兵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和创建抗日根据地等工作。会议决定,将主力部队化整为零,以连为单位,或抽调骨干组成游击支队,开展游击战争。15日,第一二九师师部移驻辽县(现左权县)。石拐会议后,第一二九师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领导下,抽调三分之二的兵力分散到各地,与地方党组织一同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刘伯承回忆说:“石拐会议其实是一二九师的第一次战略展开。”
石拐会议是八路军挺进华北、登上太行后召开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历史地位及作用十分明显——开创了八路军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新局面,实现了我党我军在抗战初期从运动战为主向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
如今,石拐村紧扣“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主线,依托石拐会议旧址等红色资源,积极推进“党建+研学基地”融合发展,通过党建引领、品牌打造、融合赋能,逐步构建起“可学、可研、可游、可品、可购”的红色农文旅生态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红色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依托石拐会议红色品牌,石拐村围绕各类节庆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连续举办丰收节、红色记忆节、山水石拐行等特色文旅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石拐、品特产、听党课”,通过村民摊位、农特展台、游客互动等方式,带动“一瓶醋、一瓶酒、一瓶水、一块饼、小杂粮”等横岭特色产品销售,带动村民增收,持续扩大石拐村在红色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局中的影响力。
展望未来,石拐村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红色基因的根脉将持续深扎,廉政文化的清风将久久吹拂,宜居宜业的底色将愈发鲜亮。随着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特色产业的蓬勃壮大、乡风文明的浸润传承,这里不仅会成为承载乡愁记忆的温馨家园,更会成为红色研学的精神圣地、生态康养的颐养福地、乡村振兴的实践高地。石拐村将以更整洁的村容、更兴旺的产业、更和谐的邻里,让“和美”二字从愿景照进现实,书写出更加璀璨的篇章。
本报记者 王志敏
通讯员 张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