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灵石商帮 晋商翘楚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7-16

晋商作为纵横全国、活跃于海外多国的“商帮”,其群体构成呈现鲜明的地域特色。从晋中到晋南、从晋北至晋东南,各区域商人以地域为纽带形成商帮,其中灵石商人以经营金融业著称,在典当铺、放账铺、印子铺等行业形成显著优势,成为晋商群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晋商文化版图中,灵石商人以独特的经营智慧与家国情怀,书写了跨越明清两代的商业传奇。在这片晋中与晋南交界的土地上,孕育了以静升王家、蒜峪陈家、夏门梁家、两渡何家等为代表的商业精英,民间更有“四大家、八小家、七十二个毛毛户”之说,虽非精确统计,却折射出灵石商业的繁荣景象。从边境贸易到盐茶专卖、从金融创新到乡梓建设,灵石商人用跨越两个世纪的商业实践,在中国商业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灵石在外经商者众

明朝中叶,灵石人已开始外出经商,至明朝末年,已初具规模。正如《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大明天启五年立)载:“商者,逐利湖海,居资万千。”

到了清朝中叶,灵石县外出经商者不断增加,分成北、南两帮。

北路东出娘子关,到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等城市开办银号、当铺、货栈等,这些商号的资本大多为当地财东所出,灵石商人受聘担任经理,职员、徒工大都由灵石亲朋引荐。据清光绪初年统计,灵石商人在上述城市的109家银号供职。他们身居要职、薪水丰厚,为灵石县商业贸易、汇兑、借贷提供了方便,为灵石的药材等土特产的销售创造了条件。

南路通过天井关(在今晋城市)伸向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经营放账铺、印子铺等行业。至1933年灵石人在这些省份开设放账铺200余户、印子铺40余户,从业人员总共200余人。灵石商帮的经营活动从清朝中叶至民国初年,一直兴盛不衰。民国初年,两路经商人数发展到5000余人,每年汇入灵石县的薪水均在10万元(银币)以上,大大超过该县境内经商者的收入。

北路商帮主营银号当铺

民国初年,保定共有8家银号,由灵石人经营的就有6家,其余两家分别由祁县人、太谷人经营。这6家银号分别为益泰、本立源、本生源、汇记、汇源永、瑞生联,职员90%为灵石人,共计200余人。

益泰银号股东为灵石县荡荡岭村人杨子明(二股)、陕西省督军阎相文(八股),经理由杨子明兼任,后由张锡文接任,在正定、石家庄、天津、北京设有分号,从业人员约百人,大部分为灵石人,少数为高阳人。“七七事变”后,阎相文赴渝,加之货币贬值、股东撤股,因而停业。继而由察哈尔省蔚县(今属河北省)武介昌集股40万元,重开业务,更银号名为“益恒昌”,经理由灵石县靳村人王家宾担任,副经理由灵石县苗旺村人郭明轩担任。除原设分号外,还在上海设立分号。后来将总号迁往天津,原保定总号遂降为分号。本立源银号东家为河北省祁州镇蒋氏,经理由灵石县延安村人杨浩卿担任,在天津设有分号。杨浩卿经营有方、生意兴隆,成为巨富,遂在天津落户。本生源银号东家为河北省祁州镇蒋氏,经理由灵石县梁家圪塔村人李锡畲担任,后由灵石县夏门村人梁如山担任,在天津设有分号。汇记银号东家为河北省祁州镇蒋氏,从业人员大部分为灵石人。汇源永银号东家为河北省祁州镇蒋氏,经理由灵石县北庄村人张某担任。瑞生联银号资本为集股,其中有灵石县南村人张海楼股份,董事长为灵石县王家沟底村人王英如,经理由灵石县蒜峪村人陈子文担任(后曾任民国时期山西省银行经理)。当时,号称“保定三轩”的灵石人,在保定银号享有盛名:苗旺村人郭明轩在益泰银号担任过会计员、副经理,以及益恒昌银号副经理(“七七事变”后);水头村人刘朝轩在裕丰银号担任过副经理;城内人师乃轩在裕源祥银号供过职。此外,保定还有灵石人经营的元生当、义和当等4家当铺。

在天津,由灵石人经营的知名银号有7家。隆盛银号东家为灵石县静升村人杨少全,经理由灵石县苏溪村人张世鸿担任。该银号在天津极负盛名。鸿记银号东家为陕西人张氏,经理由灵石县张家庄村人曹子厚担任,在保定设有分号。鸿记银号开设较早,业务兴旺。曹子厚因经营该银号成为巨富,在天津落户。鸿记银号、益恒昌银号在天津占有主要地位,与隆盛银号并称为“天津三大银号”。恒源益银号东家为河北省博野县蒋氏,经理由灵石县西河底村人李和清担任。汇记银号东家为河北省博野县蒋氏,经理由灵石县城内人张凯如之兄担任。

此外,灵石县静升王氏二十三世族人王文元12岁即赴天津“德哈当”当学徒,12年后,王文元独资开办了一个小型钱庄,经营十分出色,赢利颇丰。1926年王文元出任上海银行天津北马路办事处主任。

除了银号,灵石人在天津经营着8家当铺。松茂当,1917年公裕当由张勋(北洋军阀)出资接办,改名松茂当,由王道福任经理。元亨当,1926年王道福担任经理。公懋当,由曹锟(直系军阀首领)出资开设,王道福担任经理。德华当,由陈光运出资开设,王道福兼任监理。永聚当,由曹锟女儿出资开办,王道福担任总经理。还有两家灵石县人经营的当铺,分别是“利和当”和“同利当”。王道福因在天津典当界的威望,后来被推选为天津质业公司理事长,天津当业公会会长。

灵石人还在天津开设货栈数家,其中以隆茂洋行最为出名。隆茂洋行由灵石县静升村人杨少全投资80万两白银开设,杨少全本人亲任经理。当时,灵石商界由天津出口的皮草、棉花、中药材等货物,灵石及山西所需洋货,均由隆茂洋行经营。隆茂洋行在天津商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天津,灵石人在银号、当铺、货栈从业的人员超过了700人。不少灵石人经营的银号在北京设立分号,因此,随往北京从业者亦不在少数。如郭明轩,一出马就在京供职,后任益泰银号北京分号副经理,益恒昌银号北京分号副经理、经理。1948年,他入股参与北平市服装估衣业的经营。北平和平解放后,郭明轩被推选为北京市服装、估衣、戏具行业公会主任,后任北京市工商联合会秘书。师乃轩,由保定裕源祥银号调任北京益恒昌银号,此人善于交际,业务能力很强。刘朝轩,由保定裕丰银号副经理调任该银号北平分号副经理。还有灵石县静升王氏二十世族人王廷仪,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经人介绍,只身赴京学徒,在恒昌当供职。由于恪守铺规,精于经营,不久就被提拔为二掌柜。民国初年,经恒源当掌柜举荐,王廷仪当上了齐鲁大财东卞氏设在天津租界地的松茂当、德昌当、裕生当等5家当铺的大掌柜。一年后,卞氏的5家当铺,在王廷仪的精心经营下,全部大赢利,并在保定、北京等地设立多处分号。从此,王廷仪的经营才能名扬京、津、冀。灵石县张家庄村人杨溪,被聘为北京百家当行的总经理,人称“杨百当”,并领授清廷官衔。由于他运筹有方,经营有道,内通宫廷,外联洋行,成为清末民初灵石巨商。

在石家庄(当时称石门),有永增裕银号,东家为河北省正定永裕魁花店老板,经理由灵石县荡荡岭村人杨子春担任。所有从业人员均由经理选用,因此职员大部分为灵石籍人。副经理由灵石县王家沟底村人张恩浦担任,专管坐柜、内部事务。对外业务由灵石县西许村人靳尚勤负责。灵石县城人张永吉先后任日用账记账、银柜助管、银柜管理、帮账、正账管理、跑街等职。1939年,张永吉二次赴石家庄任职益恒昌银号。益恒昌银号经理由张恩浦担任,北京分号经理由灵石县延安村人段树藩担任,正定分号经理由灵石县北庄村人杨锡之担任;石家庄分号经理由灵石县核桃洼人李诚之担任,副经理由灵石县荡荡岭村人杨彬如担任。在河北省涿县、高阳、无极、杨柳青等10多个县均有灵石人经营的银号、当铺。

南路商帮主营放账铺、印子铺

灵石县南路商帮主要是在豫、鲁、皖、苏、浙等省经营放账铺、印子房。放账铺、印子铺经营的是高利贷,放债人以高利息放出贷款,限供债人分期偿还,每次还款都在预定的折子上加盖一印,故名“印子钱”。

灵石人经营的放账铺户多面广,在豫东一带几乎各县都有,大都开设在县城和集镇。为了互相照应,以防人欺,各县和集镇开设的放账铺均在4户左右。截至1933年,灵石商人在上述各省共开设放账铺200多户,经营规模每户资本均在4000元以上,最高达万元。如王禹村人牛廷禧在安徽亳县开设的谦生泰资本就达1万元银币。各商号的从业人员一般为5人至10人不等,全是灵石东家,其中枣岭村胡氏、董家岭村赵氏、王禹村牛氏三大户的字号占到近1/3,从业人员清一色为灵石人。

灵石人经营的印子铺北起徐州,向南延伸至蚌埠、芜湖、南京、无锡等较大城市,共有40余户,从业人员达200余人。印子铺的东家和伙计均为灵石人。

灵石商人的经营之道

灵石商人外出经营之所以能够站稳脚跟、长盛不衰,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经营唯精。灵石人经商善管理。二是用人唯才。录用人员,从学徒工开始,就进行培养,然后选贤任能;学徒工三年内主要学写字、珠算、接待;学徒期满,当二年厨师;然后再学跑外、收账、管账等;学成行手后,方可量才提拔使用。三是立规唯严。商号对学徒工、职员都制定了铺(号)规,主要内容有:手口要稳,不乱说、乱拿、乱开支;行为要正,不吵闹、赌博、嫖娼妓;岗位要守,学徒工五年,职员二年半方可探家一次,探家期为10个月,不得超期,否则视为自动辞职。四是待客唯和。和气生财是商人的信条,提倡“生意不成仁义在”,不伤和气,维护关系。各字号对往来客户,均殷勤接待,笑脸迎送,从而赢得了很多“回头客”。

本期《人文读本》参考晋中市史志办资料及《晋商史料全览》一书,文章内容有增减,文字由本报记者张颖整理,图片由记者杨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