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寿阳县芦家庄战斗:

打响百团大战第一枪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7-14

谢家庆 资料图

一声长鸣,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从寿阳县芦家庄穿村而过。

车轮与铁轨碰撞,哐当哐当的声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放学归来,芦家庄的孩子们会随着火车声响追逐嬉戏,而打响百团大战第一枪的芦家庄战斗,也在大人们的讲述中,成为他们永远的记忆。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晋中》一书中记载:“打响百团大战第一枪,谢家庆十六团血战芦家庄。”对这段历史,芦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建新反复研读,他想把这段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讲给更多孩子。

百团大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在民族危亡至艰时刻,百团大战如醒狮之怒吼,打出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坚定信心。这次战役由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等将领精心策划并直接指挥,其目标明确,即破袭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石家庄至太原)铁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而芦家庄车站是正太铁路上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日军盘踞点。

1940年,为了打击敌之“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八路军总部下达关于破袭正太铁路为中心的《战役行动命令》,决定战役于8月20日开始。

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十六团在收到《战役行动命令》后,团长谢家庆率部从太岳区出发,经五昼夜急行军,于18日冒着滂沱大雨到达寿阳、榆次、昔阳、榆社4县交界处的和顺县石拐镇,参加了第一二九师前线指挥所召集的左、中、右翼破袭指挥员参加的作战会议。会议结束后,谢家庆很快回到十六团驻地——寿阳(路南)县三区韩赠村。

8月20日,在十六团召开的党员干部会议上,经研究决定:以三营的一个营牵制突出的外围据点——冀家垴日军据点,一个连牵制榆次长凝日军据点,对据点围而不打,并严密监视。两个连配合寿阳(路南)县抗日自卫队、工兵部队破环铁路。集中一、二营主力,用两个连破击堡垒群,一个排攻击一个堡垒。另外两个连直入芦家庄车站、兵站。全团按八路军总部规定的时间,20时准备发起袭击。

在谢家庆的率领下,当天战役打响不到半小时,芦家庄村东北高地的7个堡垒全部被十六团二营攻占,同时,攻击车站、兵站的一营也都得手。两处的残敌纷纷逃向车站附近的一个仓库中,猬集在那里,作困兽之斗。

全团紧紧围定仓库,在谢家庆的指挥下,采用缴获的日军燃烧弹,用曲射炮弹对准仓库打了过去,顿时,熊熊烈火在仓库中爆炸、燃烧。火光中,敌人惨叫着、挣扎着,加之兵站的汽油库、弹药库也都被曲射炮击中,各种爆炸声与烈火汇成巨大的声响,火光瞬时映红了整个芦家庄上空的夜色。

战斗结束,十六团全部攻占芦家庄车站、据点、兵站,歼敌100余人(一个中队),缴获枪支50余支及曲射炮等重武器,并有效地展开了对该段铁路、桥梁的破击,成功阻止了榆次、太谷之敌的东援,为全线部队打好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战役做出了典范,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时光远去,火车的鸣笛再次响起,石建新说,芦家庄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场战斗的英勇与壮烈,永远铭刻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芦家庄也越来越好。

记者 史俊杰